新华网合肥5月5日电(记者杨玉华、刘美子、陈诺)“以前拼命想跳出‘农门’,现在发现在家门口创业也可以大有作为。”在安徽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的桑枝木耳培育基地,“85后”创客吴松青正在采摘木耳。20亩梯田里清一色插满了塑料膜包裹的桑树枝,树枝上结满了晶莹剔透、体形丰满的黑木耳。
毕业于安徽财经学院的吴松青在2013年回乡投亲时,无意偶然发现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是一条好路子。于是他坚决辞去了江苏扬州一家国企的工作,回到关河村,承包下20亩梯田,利用老庶民养蚕废弃的桑枝培育起了黑木耳。仅仅两年时间,他培育出的高品质桑枝木耳就达到年产2万多斤,市场价每斤60元仍供不应求。
记者在安徽省岳西、固镇等地采访时发现,过去农村地区“留不住”人才的现象开始发生逆转,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“逆流”返乡,利用科技立异、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农业相结合,打造农业创业项目,青年“创客”返乡创业成为新高潮。
“高房价、高物价、高雾霾,为什么还要挤在大城市?农村有广阔的天地,而我们手里有知识、有技术。”安徽望江县喜来美家具有限公司29岁的董事长陈智宏一语道出了众多回乡创业大学生的心声。大学毕业后,陈智宏原本计划在江苏南京大展身手,经由一年的打拼,终极回乡创办了自己的家具厂,“与其在大城市里天天为了房租奔走,不如回到家乡大展拳脚”。
2013年以来,岳西县有30多名大学生陆续返乡创业。蚌埠市从2013年开始举办青年创业大赛,从连续两年数据显示,农村创业项目比例显著增加,2014年已占到50%。
“在大城市诸多城市病、最难就业季等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,农村的创业机会和空间逐步增加,中国青年一代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。”共青团安徽省委农村部部长邹长生分析说,目前返乡创业大学生大致分为三类:一是在外工作过一两年的大学毕业生,利用所学经验回乡创业;二是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一途径考回原籍,从事创业,带领乡亲致富;三是“创二代”群体,即父辈们已有工业,自己学成之后回乡继续原有工业。
“比拟于普通农夫创业,大学生最大的上风在于眼界开阔、学习能力强、懂得评估风险,更有品牌意识、渠道意识。科技立异意识和互联网思维成为他们的掘金‘利器’。”邹长生以为大学生创业“上山下乡”有着先天的上风。
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大学生“创客”陈争上深刻理解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道理,创业初期用了8个月时间考察市场,在对风险控制、本钱核算和项目可行性等方面做了充分评估后,终极选择了养殖肉羊,用六年时间将企业做成安徽省最大“省级种羊场”。
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的“创二代”王栋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,一改父辈挑着担子卖茶的老传统,选择进驻乡镇电商工业园,做起了茶叶的网上销售。如今销量逐月增加,已成为“岳西翠兰”茶销售地第一网店,盈利102万元。
不少农村“创客”和基层干部反映,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青年创业出台众多搀扶政策,但政策搀扶面相对普惠。跟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农村“创客”逐步增多,急盼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政策支持。
“融资渠道不畅、担保难是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面对的最大瓶颈。”陈争上说,来自农村的创业青年在创业初期申请贷款时通常没有担保人,更不存在什么典质物,因此“融资难”往往成为难以越过的坎。
来源:www.0731jjt.com 【长沙家教团】